日期:2023-03-10 17:02:56 来源:中国黔西南
编者按
(资料图)
2015年4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以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为基础启动申报创建兴义世界地质公园。2017年12月28日,经原国土资源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评审,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入围第十批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录,代表中国成为2020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两个候选地之一。原定2020年8月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估,因疫情原因评估时间延期。2023年1月,接国家林草局通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拟于今年4月对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现场评估。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桂松 摄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是由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1月19日设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包括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万峰湖、泥凼石林园区、东峰林景区、万峰林景区、顶效贵州龙保护区、乌沙贵州龙园区、坡岗生态保护区等,总面积1456.10平方公里。2013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锥峰、岩溶地貌景观和贵州龙动物群古生物化石产地为主题特色。泥凼石林园区主要为三叠系石林地貌景观,乌沙贵州龙园区主要含三叠系地质化石产地。三叠峰林园区范围主要包括马岭河峡谷、顶效贵州龙保护区、万峰林和东峰林、万峰湖景区。
兴义为我国锥型喀斯特发育最为典型、连片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以峰谷、峰丛、峰林、石林、丘峰溶源、钙华瀑布、溶斗、溶洞、瀑布群、泉群等景观组合为特色,构成了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观。兴义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景观以发育于三叠纪岩层中的峰丛峰林、峡谷飞瀑为主,更有举世罕见的三叠纪贵州龙动物群和三叠纪大型相变带地质遗迹,为世人认知、感悟三叠纪的地质圣地。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片区分布于珠江上游南盘江北岸的兴义市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2′—105°08′,北纬24°38′—25°03′,公园地势为东南低而西北高,海拔为625米—2207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园区内江河纵横,地表、地下径流充沛,其土壤类型较多,植被丰富。公园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主要的褶皱断裂形成于燕山期,区域地质构造属黔西南普安旋扭变形区,断裂褶皱复杂。
整个园区内,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及其产地,顶效和乌沙两个景区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独特和罕见的;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坡岗岩溶生态区、泥凼石林等是我国锥型喀斯特发育最典型、连片分布最广的,岩溶地貌类型最多的地区。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有保存完好的南龙布依古寨(八卦寨)、“布依八音”古乐;何应钦故居、“王电轮将军故里摩崖”、刘氏庄园(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鲁屯石牌坊群、万屯汉朝墓群以及被命名为兴义人的“猫猫洞”“张口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使之构成一个集自然景观、生物化石、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高品位、深内涵的地质公园,具有极大的旅游观赏、休闲度假、地学科普等价值。
兴义是我国最早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早在1958年杨钟健首次描述并命名了发现于兴义顶效的鳍龙类肿肋龙科分子——胡氏贵州龙,揭开了我国海生爬行动物研究的序幕。
三叠纪化石 张德厚 摄
2010年,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作在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发掘出大量的三叠纪古生物化石。
为了完整地揭示出兴义动物群的多样性面貌,发掘出更多的珍稀古生物化石,更好地保护泥麦古剖面,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筹建了乌沙贵州龙生物群化石原位保护馆。
因此,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生物演化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和典型的喀斯特锥峰岩溶地貌景观组合为中心内容的地质公园。
马岭河峡谷
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脉,属珠江水系上游南盘江北岸支流。峡谷景区从车榔温泉至红椿水上石林,全长74.8公里,谷深100-200米,谷宽50-150米,景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
景区以三叠系出露为主,峡谷主要发育在关岭组、杨柳井组的石灰岩分布地段,主要沿燕山期的岩脚背斜和付家湾向斜两个大型褶皱的核部穿行。
由于新构造运动,云贵高原强烈抬升,在早期岩溶古夷平面上流水快速下切,形成的深邃嶂谷,犹如一道深不可测的天堑,纵观高原峰丛起伏,嶂谷深狭如缝,形成了奇石幽峡、谷深流急、瀑泉密布的岩溶峡谷地貌景观。
马岭河峡谷 刘朝富 摄
马岭河峡谷雄奇险秀,已开通全长67千米的四段漂流及“天星画廊”步行游览段,但要观赏马岭河峡谷秀美景色,最好是用漂流的形式,沿途有60多个湾、70多个潭、80多个滩,谷内随处可见瀑布群、泉群、钙华瀑、崩塌体等景观。
赏景惊奇、而漂流有惊无险,回味无穷,因此被誉为“西南第一漂”,使峡谷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地学科普价值。
坡岗岩溶生态保护区
岩溶洼地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封闭状岩溶负向地形景观,底平,直径大于100米,深100—400米不等。其中植被覆盖面积广,生态环境良好,常有泉水、溪流、农田、房舍,构成小巧玲珑的田园风光。
坡岗岩溶生态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岩溶洼地景观,包括民族村间歇泉(多潮泉)和擦耳岩(峰岩)太阳泉及附近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主要景点有间歇泉、太阳泉及森林田园风光。
坡岗布依生态博物馆 舒鹏倩 摄
民族村间歇泉泉水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系由复杂的岩溶裂隙管道产生的虹吸作用而形成,涨落周期为8—10分钟,泉水周围古树林立,环境幽静,景色秀丽。
擦耳岩是一个小型洼地,中心为漏斗,在东面陡坡有一眼泉,晴天,每日12时至2时,有拇指大小的泉水溢出,共约1500毫升,故名太阳泉,若遇天阴,要3—4天才溢出一次泉水,如用此水酿酒,出酒率高且口感较好。
坡岗岩溶生态区,以泉奇水绿著称,区内苍峰、绿水相映;田园、村舍点缀,即是游人找寻“世外桃源”的好去处,又是了解岩溶洼地岩溶奇泉的一本天然教科书。
万峰林
万峰林景区北起耳寨、西起布雄、东南至翁本一带,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区内以三叠系出露为主。
景区峰林主要发育在永宁镇组、关岭组、杨柳井组的灰岩中,岩溶锥峰沿山坡层层向上分布,其间封闭性的岩溶洼地、漏斗不甚发育,代之而起的则是比降不大的岩溶沟谷,峰、谷高差一般小于100米,整体构成巍峨雄伟的峰丛地貌景观。
万峰林 魏浩然 摄
贵州的锥状岩溶是中国西南三大岩溶景观之一,而万峰林则是贵州锥状岩溶的典型代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
万峰林景区内主要有岩溶峰林地貌景观和岩溶负向地形中的岩溶漏斗、落水洞等地貌景观。
贵州龙化石
本景区是公园的科普中心,地处兴义市顶效镇东侧,面积20平方公里。海拔1360—1525米。景区主要以产贵州龙动物群化石的三叠纪碳酸岩地层和岩溶地貌构成。
绿荫村三叠系中贵州龙化石自1957年被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研究员发现后,经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已故杨钟健院士研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oung,1958),距今2.4亿年,在生物分类上属爬行动物纲、双孔亚纲、鳍龙目、肿肋龙科。
胡氏贵州龙化石 高雪 摄
在中国、亚洲都属首次发现。贵州龙是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代表分子,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大量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包括鱼龙类、海龙类、幻龙类、盾齿龙类和原龙类,在中国西南地区大量发现,它们构成了从早三叠纪末期至晚三叠纪早期的一个持续时间长,门类齐全的海生脊椎动物群,命名为贵州龙动物群,已经成为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主题。
东峰林
东峰林景区位于马岭河下游西岸,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区内岩溶景观为岩溶锥峰基座相连且高低起伏的丛状峰林,与其间密集发育的岩溶漏斗(天坑)、洼地组合而成的地貌类型,是挽近时期岩溶为适应下降的侵蚀基准面而向纵深发育的产物。景区峰林、峰丛此起彼伏、层峦叠嶂、云山雾海、气象万千。
乌沙贵州龙化石园区
乌沙贵州龙遗址科普区位于兴义市乌沙镇境内,含化石层位属于上三叠纪竹杆坡组灰岩,该出土贵州龙动物群化石的遗址范围含概谢米、佳克、泥墨古、革里、干石洞、永康桥等地,总面积达87平方公里。
贵州龙动物群是一个主要由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组成的脊椎动物群,并共生有双壳类、菊石等多种无脊椎动物。
海生爬行动物主要有:真鳍龙类的兴义欧龙、胡氏贵州龙、幻龙属未定种、海龙类、鱼龙类。鱼类主要有:东方肋鳞鱼、兴义亚洲鳞齿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刘氏比耶鱼等十多个属种。
乌沙贵州龙动物群遗址的发现,对贵州整个三叠系水生爬行动物研究的完整性提供了重要补充。亦正是区内出土的大量动物标本和科研成果,为兴义地区贵州龙动物群具有生物多样性特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泥凼石林
泥凼石林景区位于兴义市泥凼镇境内,西起石山村的刀家岩,东北至坡尾村的杨家湾,总面积5平方公里。景区主要以峰林屏障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并有以何应钦故居为代表的人文景观。
泥凼石林(黔西南日报图库)
泥凼石林形成于北东向主干断裂与分支断裂的交接带,为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地形崎岖,峰峦叠嶂,锥峰斜坡上布满了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垂直节理裂隙,把岩层切割得成“棋盘格式构造”。正是这些岩性、构造和溶蚀作用等诸因素,控制了石林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万峰湖
万峰湖的傍晚 张霆 摄
万峰湖景区位于马岭河下游,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南盘江大裂谷断层地带,由天生桥一级电站大坝将南盘江拦截而成,湖面面积176平方公里,蓄水102.6亿立方米,内有30多个全岛、58个半岛、82个港湾,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湖景区以红椿坡阳口内湖景观为主,景观面积50平方公里。(黔西南州林业局提供)
相关链接:
为什么兴义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速来了解!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姚廷婷 舒鹏倩
本期二审:彭原清 魏浩然
编务终审:邓伯祥
声明
标签: